理所当然的青春故事

于无心的日常中,发现少许奇迹的故事。

BA 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能够在浮躁的今天,给我带来一点至真的感动,一些对于过去的和解,以及来自于“名为‘责任’这条延长线上的选择”的启发。

BA 的内核是传统的,作者尝试用一些符号来修饰其主题;”学园”“光环”“武器”等等“神秘”的名词作为其符号,看似矛盾却在作画和世界观的处理下富有新意,让这些老套的剧情走向在 Kivotos 中,甚至在今天,被赋予新的意义。

笔者第一次打开 BA 时,那“七条古则”虽说有一种神秘感,但我对此屡见不鲜;尝试将作品带入宗教可以说是一种双刃剑,这意味着一些不合理的人物动机可以得到解释,同时其作品框架又要被限制于其中。序章中对于责任和选择的讨论,也是被探讨过无数次。因此,在当时的我看来,这只又是一部音乐和美术优良、抽卡圈钱的二游罢了。

但是,又不得不提的是,也正是这清新阳光的画风、对传统话题的探讨,让我好奇:与大多其他阴暗画风、抽象世界观的二游相比,BA 可能有更多的可取之处。

BA 基于静音视觉小说这一载体,表明他剧情的演绎可能存在困难,与玩家的交互性几乎为零甚至主玩法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要通过文字和插图呈现。

正因如此,BA 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新的突破,能够聚焦于主要矛盾,用精彩的配乐推进情感的流动,高潮部分以极具精炼启发性的文字产生交互按钮,兼顾游戏性的同时能够发人深省。

Part I: Story Structure

BA 剧情难以经得起推敲。近乎无敌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政治体系,同时在各章的剧情中都有很大的逻辑漏洞。BA 能够成功的一点在于舍弃了一些逻辑线,在一些不够重要的线索中通过“大人的卡片”之类的手段推进剧情,以供情感线的进一步展开。

Vol 1.1~1.2 中,アビドス的债务在起初成为了主要矛盾,作者虽有意地用抢银行等情节着重强调这一点,但所希望刻画的——对策委员会五人的羁绊——通过穿插式的深入描写,能够在取代前者作为主线,从而在最后能够回应主题。

Vol 3 中,伊甸园条约的签订贯穿始终,但这一条约正如伊甸园所指向的结局,同时在作者的叙事手段下变得虚无。更进一步的,小队归于虚无的理想愈发突出。基于此,作者从中藏了几条暗线:アズサ所有的矛盾身份、ミカ的幼稚计划、サオリ的任务等等。而这些都能够指向同一个主题,在ヒフミ的演讲下得到回应,而伊甸园条约本身便作为情感线的推动器,以和解代表学生的互相理解和成长。

Vol F 中,作者借用平行时空的概念,巧妙地回应了责任与选择这个话题,当这个传承的信念转移给“下一代” Sensei 时,Sensei 能够回想起那些看似无趣的日常和对学生铭心的教导;作为帮助过无数学生的 Sensei 而言,这一“责任”又是如此珍贵,因此作出“相同的选择”。

Part II: Music

BA 的曲风多样,具有鲜明特色,同时又能在恰当的时机发挥重要作用,为剧情本身画龙点睛。

笔者认为 BA 的 BGM 能够在剧情的作用下打动心灵,但没有水平具体分析其中音乐,这里希望能抛砖引玉。

Part III: Player's Interaction

主要基于文字的视觉小说很难有交互性,那么游戏应当在有限的交互次数下给玩家以最为激烈的反馈,不一定要有叹为观止的视觉震撼,但一定要有深入人心的情感交换。

BA 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塑造了一个 Sensei 形象以及构建起一个新颖而又坚实的师生关系;一个真正能给学生带来帮助和启发的 Sensei,一个成功带领学生们走向王道结局的 Sensei,玩家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无论具有何种社会身份,笔者相信都能够在其中找到与己共鸣的话语或是学生。

Part IV: Where All Miracles Begin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BA 在一众“暗黑世界观”的二游下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剧情脱颖而出。其所构建的抽象符号,诸如神话和宗教,都在一次次细腻的情感流动下变得具有意义。

奇迹从何而生?这可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东亚文化语境中,"奇迹"始终与主体性建构紧密相连。中国传统文学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递进式成长叙事,构建了因果律主导的奇迹观。而在 BA 中,人物弧光的体现是情感流动为导向的,这没有足够的现实基础,但在新世代下,这可以是对精神世界中生存的重构。

在同处东亚的日韩两国,冷战前后所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资本泡沫瓦解、民主化等集体创伤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个体如何不负自我地存在于这个社会;人们尝试在众多的不幸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从而陷入无尽的自我内耗。于是,人们开始直面内心,质疑自己过去所需求的、质疑自己过去所奉献的意义、质疑那些所谓的奇迹是否能够发生。

Vanitas Vanitatum Et Omnia Vanitas

BA 给出了一种思考,关乎憎恨和信任:关乎希望和传承。

阿里乌斯小队被强加的憎恨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变成了徒劳,ミカ对身边的怀疑促使了对阿里乌斯复仇的想法。在此之上,“圣亚的坦诚”便是一切的答案,三一的学生们逐渐意识到,那些被无趣的大人们所施加的憎恨如此可笑,那些为了集权而煽动一切的行为令人如此厌恶,这些所引发的冲突才是徒劳。这些学生即便难以在大局上改变什么,但通过信任,影响自己和身边的人,在这边小小的幸福中发现奇迹,在压抑的社会中能够有心灵的碰撞,对这些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已经做出极度挣扎的学生而言,已是极大的充实。所以古则中说的

能证明到达乐园的人的真实吗?

本是一个无解的循环论证,但在 Vol 3 的演绎下我们可以将其不再形而上而是本体论建构。如何定义真实?真实关乎信任,信任从而愈发真实;三一的学生们抛弃了无趣的憎恨,舍弃了这个社会所定义的真实,一种伊甸园消亡的真实;他们愿意去信任自己,追求满足与愉悦,相信自己身处乐园,在一次次奇迹后这一信念也更加真实。

Vol F 承接 Vol 3 的信任话题,在经历过一周目 Sensei 和学生的痛苦之后,Sensei 拥有作为大人的责任,珍惜与学生相处的点滴;Sensei 无法也没有必要感知一周目的痛苦,他所看到的是经历过痛苦的自己及其坚固信念的传承,在情感记忆的累计中实现超越;Sensei 同时也明白,在这个路口的其他方向,可能也存在不同的 Happy End,但只有这相同的方向,即与学生共同编写的青春故事,在无数可能的 Bad End 之后,能够导向 True End。

说句题外话,这一点的处理很像 Key 社作品 Clannad,在亲历亲人的死亡等不幸后,朋也只有选择在最初的坡道上与渚再次相遇,才能达到 True End。

再说句题外话,京都动画所改编的 Clannad 中“着重情感流”的制作风格,及其“间奏式”的叙事逻辑在此得到延续。

正如古则中说

通过无法理解的事物,能否得到理解?

Kivotos 存在太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事物,正如敏感的人们难以互相理解一般,人们难以走进对方的内心,终究只能成为陌客和云烟。而正是因为这种隔阂和不理解,Sensei 的存在具有了意义,以身体叙事与情感共振为新的沟通媒介,通过不可预见性创造新的开端,使学生们之间消除冲突,经历一些无心的日常,制造一些共同的回忆,那其中所蕴含的,重要的、可称之为奇迹的事物,便是相互理解的契机和方式。可以说,理解造就了奇迹,从而完成了“理解”。

Part V: What Dreams left

Vol 1.3 可以说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章节,视觉小说中高超的交叉叙事手法,对痛苦和死亡的大胆的解构,对少女心理及其外化极致细腻的描写,在前作的铺垫下走向薪的高度。

非有之真实是否为真实?

全篇通过ホシノ对ユメ的回忆来回应这一古则,ユメ死亡所留下的谜团,于现实中发现了蛛丝马迹,战力非凡并肩负着 Abydos 复兴的ホシノ,无意中将“找寻真相”作为自己的责任——其实这一段的叙事相当常见,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王道青春作品都有如此设定。BA 对此的处理延续了过去章节的方法:着重情感流,将主线部分中可能的逻辑问题归于反派或是其他无趣的东西——这是一种相当冒险的手法,特别在只有一个主角的情况下,处理不当可能使情感线断裂导致整个架构崩塌。作者在此巧妙地将每次的剧情转折归于ホシノ情感的改变,将细腻的人物情感外化并融入到剧情,并且将贯穿全章的古则

非有之真实是否为真实?

做出很好的回答。全章的一大主要看点是对ホシノ回忆的交叉叙事,这些仅仅存在于他记忆里的事实、物化为笔记本的痛苦回忆,成为了他“被迫”前行的动机。在ホシノ恐怖化之后,那仅仅存在于他胸前的意识化的笔记本的微弱亮光是他对现实的些许留念,Sensei 也是借助这一点走进ホシノ的内心

「那么,那个笔记本上一定……。」
「写满了星野相信她会说的话哦。」
「也许事实已经无从知晓。」
「但是真相一直都存在于那里。」
「因为即便不存在,真相本身也不会改变。」
「那便是我们能做出的,唯一的选择。」
「因为对于没办法起死回生,没办法让时间倒流的……。」
「平凡的我们来说……。」
「那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奇迹。」

死亡与传承、信任和责任,在此处得到了更好的诠释。在了解到一周目的痛苦后,在自己的痛苦转移给后辈们之时,对于ホシノ而言,最好且唯一的选择便是去相信,相信那个笔记本的永久存在,相信ユメの足迹所创造的奇迹,及其位于这足迹延长线上的责任;为后辈们,为曾经自己倾注无数的地方,与 Sensei 和 Abydos 的所有人一起传承下去。

死亡中断了一切,甚至死亡本身也是如此虚无。但死亡在真实下无可逃避,而死亡又曲解了真实。“梦的死亡”这一描述多么可怕,这隐藏了过去,并否定了未来。梦所留下的足迹因为死亡而逐渐变淡,当ホシノ重走这条回忆之路时,真相的价值才慢慢显现出来;ホシノ一定不愿意这条足迹上所存在的痛苦在现实中重写一遍,因此,死亡成为了过去,成为“非有之真实”,真实存在于当下,所以奇迹才会发生。


ユメ,多么虚幻的词语先輩,能代表着未来,却总是消逝于过去。存在于现实的人们为何会追寻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不惜一切 seize 那些早已淹没在漫长时间的足迹;可惜的是,鲜有人能真正地抓住它们,最终,人们不得不变得麻木,甚至沦为恐怖。所以说,人们总借助于过去来逃避现实,在残酷到熵增无法控制时去怀念那个低熵却充满希望的时代。BA 于此作出了唯一且相同的选择:相信真实,无论消逝的过去如此美好,无论现实的处境多么残酷,即便过去所作的一切均为徒劳,痛苦同时存在于可见的远处;在这条名为责任的漫长足迹的延长线上,那些与我同行的人,那些我们能够创造的平凡如日常的奇迹,以及道路尽头唯一的 True End,对于渺小的我来说,是有无限的价值和意义去相信的。

以上。

Part VI: BOKU

这样的故事能够被称为青春,是在这样一个被黑暗所笼罩的世界下,人们仍然能够透过自己微薄之力,在无趣中找到美好,在挣扎中寻求光芒,在忧郁Blue的天空之下记录Archive理所当然的青春故事ブルーアーカイブ

(To do)

起笔于 27 Feb 2025

Part V 结笔于 21 Mar 2025